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,离婚财产分配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:
1. 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二条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,为夫妻的共同财产,归夫妻共同所有:
1. 工资、奖金、劳务报酬;
2. 生产、经营、投资的收益;
3. 知识产权的收益;
4. 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,但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;
5.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。
2. 夫妻一方的财产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三条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为夫妻一方的财产:
1. 一方的婚前财产;
2. 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;
3. 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;
4.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;
5.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。
3. 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原则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七条,离婚时,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;协议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,按照照顾子女、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。
如果一方存在重大过错(如重婚、同居),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主张多分财产或请求损害赔偿。
4. 父母出资购房的分割: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>婚姻家庭编的解释》,如果父母全额出资,并且赠与合同约定只给予自己的子女,则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。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,房屋不论是否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,都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,以保障出资父母一方的利益。同时,也要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、离婚过错等事实,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。
5. 共同债务的清偿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九条,离婚时,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。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,由双方协议清偿;协议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判决。
6. 离婚时的适当帮助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九十条,离婚时,如果一方生活困难,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。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;协议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判决。
这些规定旨在公平、合理地处理离婚时的财产分配问题,保护各方特别是无过错方和子女的合法权益。听说最近离婚财产分配的政策有了新变化,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呢!咱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这些新规到底有哪些亮点,又是如何影响咱们的。
一、父母出资买房,离婚时的“心酸账”

还记得那些年,父母为了咱们的婚房操碎了心。如今,当婚姻走到尽头,这套房子成了分割财产的焦点。新政策来了,这下可真是有了“说法”。
全额出资,房子归谁?

如果是父母全额出资买房,那房子原则上归出资方子女所有。但别急,这可不是简单的“一刀切”。法院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、子女抚养、离婚过错等因素,来决定是否需要对另一方进行补偿。
部分出资,怎么分?

如果是父母部分出资,那情况就复杂一些了。法院会根据出资比例、出资来源等因素,来判断房子归谁。当然,获得房子的一方必须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。
二、同居期间的财产,分手后的“糊涂账”
同居期间的财产,也是离婚时的一大难题。新政策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方式:
共同财产,均等分割
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,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离婚时,原则上要均等分割。
个人财产,归个人所有
如果是个人财产,那当然归个人所有啦。
三、一方赠与第三者财产,另一方有权追回吗?
这个问题,新政策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:
有权追回
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与第三者财产,另一方是有权追回的。当然,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。
四、夫妻财产申报制度,保障弱势方权益
为了保障弱势方的权益,新政策提出了夫妻财产申报制度:
如实申报
离婚诉讼期间,夫妻双方都有义务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。
严格执法
对于不如实申报或者拒绝申报的,法院将依法处理。
五、夫妻财产协议,效力如何
夫妻财产协议,是夫妻双方意思自治的产物。新政策对夫妻财产协议的效力进行了明确:
内部效力
夫妻财产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。
外部效力
夫妻财产协议对外部人的法律效力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。
新政策对离婚财产分配进行了全面的规定,既保障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,又维护了家庭和谐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这些新规能够为更多的家庭带来福音。